杜娘以为闺女是因为吃不到才哭,哄好杜小喜见她不吃了,便招呼杜大哥赶车。

一路伴着绿油油的稻田,牛车悠悠的驶进杜家村。

杜家村很大,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全部是杜氏族人。杜小喜的家就坐落的村头靠近河边的路口。

牛车刚刚停下,杜三哥杜四哥两人立马迎了出来帮着拿东西。

“回来了,大郎媳妇儿,二郎媳妇儿过来做饭!”杜奶奶周氏从厨房出来,招呼孙媳妇儿帮忙。

杜小喜被杜娘抱进屋,一路上家里的布局也看的差不多。

杜家院子很大,最显眼的就是院子里盘的几口大铁锅。杜家平时都是杜三哥带着几个弟弟在老家收猪,杀猪,每天早上再运到山水县的铺子去卖,因此杀猪的家伙事儿大多在老家。

正房三间,中间小的是客厅,东边的一间是杜奶奶杜小七住,西边一间杜三哥带着媳妇儿赵娥住。杜四杜五杜六三人则睡在东边的厢房里。厢房的旁边就是矮矮的做饭棚子,饭棚子旁边搭着一个矮点的木棚存放杂物。

杜娘直接抱着杜小喜进了杜奶奶的屋子。杜家人多,房屋紧张,老家并没有给杜诚夫妻留屋子。两人每次回来,杜娘都是和婆婆住,杜老爹则和儿子们凑活。

张巧儿和马红梅拎起车上专门买回来的菜去厨房,杜奶奶见了两人进来,对厨房里的赵娥说道:“三郎媳妇儿你去歇会儿,你们两个再添一个凉拌菜,给虎子他们做两碗蛋羹。”见杜诚带回来几十个烧饼接着道“等会儿这些烧饼全上桌,再热几个菜馒头就够了。”

张巧儿和马红梅点点头,见太婆婆回屋子去,张巧儿利索的低头干活,马红梅则心里不平的深吸了口气。

杜奶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太婆婆,对三个孙媳妇儿算不上严厉。但在杜奶奶面前,你不能大喇喇的闲着,否则非被碎碎念上一整天。好在张巧儿和马红梅常年跟着杜诚夫妻住在县城,两人一年中触到太婆婆眉头的日子也不多。

杜奶奶还是一个特别护犊子的人,只要被她认定的人,待遇绝对不一样。就像杜娘,杜娘刚来杜家的时候也就十二岁,时间长了得了婆婆的眼,这么多年两人相处和亲生母女差不多,根本不存在婆媳问题。杜三媳妇儿赵娥也一样,这两年都是赵娥帮着杜奶奶管着老家一群大小男人吃吃喝喝,帮着侍弄庄稼。慢慢的赵娥也被杜奶奶认可,对赵娥明显比张巧儿和马红梅好上许多。

“大嫂你看,咱奶也真是的,我们都走了一个多时辰,还让我们干活!”马红梅咣当咣当的切菜,对着张巧儿抱怨杜奶奶又让她们干活,让赵娥偷歇着。

张巧儿闻言眉头皱了皱眉,一脸不赞同:“弟妹她要管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已经够累了,平时也是早早的准备好早饭,这次肯定是前几天累到了,没休息过来,弟妹代替我们在奶奶面前尽孝,我们多做一些也应该。”

马红梅心里嘀咕一句,就你孝顺?便低头不再说话。

简单吃完早饭,杜奶奶拿着一个红红的香包挂在杜小喜脖子上,手腕脚腕也缠上红绳。

“这个香包是我和你伯娘前几天一起去山水寺拜佛的时候,正好碰到圆通主持在派几日祝福,正好让我赶上一个,这个就给小喜带着。”

杜娘闻言哪里肯应,急急阻拦道:“娘,使不得,这个正该您自己用,儿媳已经给喜儿准备好香包,在山水寺拜过的,这个您带着!”

杜奶奶笑了笑,拉开杜娘解杜小喜脖子上香包的手,无奈道:“这东西主持大师点名给喜儿,咱们谁拿着也不合适。”见儿媳一脸不解,杜奶奶娓娓道来:“那天娘不过和平日里一样去上香,主持大师看到娘当即给了娘这个香包,说是咱家恭喜咱家喜得千金。你说,这不是给小丫头是给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