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文成公主了,也就是罗刹女的原型。?? 这个文成公主呢,光知道姓李,是宗室之女,625-68o年的人,其它的均没有准确记载了。是有点奇怪的,因为唐朝至少还有个公主也和亲到了吐蕃的,但却有明确的身世记录的。

但是我们看了西游记之后,也了解了些道佛之争,就可以理解些了的。文成公主很可能是李道宗的女儿,是李世民的堂侄女。前面我们提到了,唐太宗是有限制的展佛教的,而且自己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

可文成公主呢,却是岁数不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迷信上佛教了。其实也并不太奇怪,当时的唐宗室中迷信佛教的子女不在少数的,甚至连李世民的亲闺女高阳公主都有在其中的。

那么李世民知道后,是大雷霆啊。这高阳毕竟是自己闺女,而且是最喜爱的女儿呀,只是教训了一通,但是将辩机和尚给腰斩了,这个和尚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取经归来后收的爱徒啊。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之间的事情,现在也说不太清的。

还说文成公主吧,因为她迷信佛教,所以李世民知道以后,就对她很是不满的。在这之前,吐蕃的松赞干布已经两次提出要和大唐和亲,但李世民都拒绝了。

等到了公元64o年的时候,松赞干布第三次要求和亲,李世民就答应了,将15岁的文成公主于次年送往吐蕃,陪嫁品不少,对吐蕃很有帮助,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释迦摩尼像还有佛经了。松赞干布很是喜爱她,为之还专门修建了布达拉宫还有小昭寺。

因为护送文成公主成行的是李道宗,而且松赞干布见了李道宗之后,竟然行的是子婿之礼。所以人们便猜测,文成公主其实是李道宗的女儿。

那么李道宗其实是唐初第二辈的三大名将之一,和李世勣、薛万彻两人齐名的,早在李渊的武德二年,17岁就跟着李世民平定各家反王。在贞观十四年方才显露峥嵘,此后东征西讨,战功显赫。

但是咱们大家一般听到的李道宗,却是个奸王,而且成了李世民的叔叔了,跟着张美人就不停的陷害薛仁贵,最后让程咬金给闷在钟里烤干了。这是清朝时候,《说唐后传》一类的小说这么描述的。

那么李道宗的形象为什么给诋毁了,估计一个原因是跟他的疑似女儿-文成公主,叛道入佛有分不开的牵扯;另一个就是跟大唐名相褚遂良还有长孙无忌有旧怨宿仇。

扯着扯着就有点儿跑题了啊,继续看西游记吧。不过,凯撒总还是觉着缺了点什么,牛魔王难道就这么简单么?老吴的意思难道就止步于此了吗?

唐三藏师徒四众,过了八百里火焰山,还是前往西天极乐。忽然前面出现个巍峨壮观的城池,唐僧几个也不知道是叫什么,就进去先看看再说。

里面街道繁华,百姓个个都是有钱人的模样。但是,冷不丁就看见有十几个和尚衣衫褴褛,还都带着枷锁,却是在要饭哩。

那唐僧就感到兔死狐悲了,让猴儿去问问这怎么回事?

众僧跪倒道,“爷爷,我等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不知你们是那方来的,我等似有些面善。此问不敢在此奉告,请到荒山,具说苦楚。”

嗯?面善?面什么善?后来才知道是这里的和尚都做了同一个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能救命申冤的。这肯定又是佛家给安排好的了,眼睁睁瞅着宝贝被盗走,就是不管,非得让猴儿抡着金钱棒来处理不可。

大家便一起到了敕建护国金光寺,师徒们进得门来观看,满目狼藉呀,凄凄惨惨的。

三藏心酸,止不住眼中出泪。又进了正殿拜佛,又看见锁着六七个小和尚,别说唐僧了,咱们也得可怜呀。

和尚们一介绍情况,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

嚯,这个祭赛国还挺牛哩,连西梁女国都给进贡美女的。

众僧接着说,俺们这祭赛国虽然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是呢,这金光寺的十三层宝塔里面有宝贝,祥瑞之气连其他四个国家都能远远看到。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因为君主怀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所以将和尚们给收拾成这般模样了,已经拷打致死了两辈的僧众。

三藏闻言,点头叹道,“这桩事暗昧难明。一则是朝廷失政,二来是汝等有灾。”

看到这里很是奇怪的,这血雨一说也太恐怖了吧,而且户户生悲。这是个什么好宝贝呢,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和尚们还有唐僧的话里都在隐约透露着,朝廷失政,国君昏乱,群臣诬陷什么的。老吴这是在隐隐约约的映射什么呢?肯定是在感叹一个很是感天动地的人物。

唐僧便说,现在时候不早了,就算见了国君,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如趁着夜深人静,沐浴斋戒一番,然后扫塔顺便看看究竟为何。

西游记在第二十三回最后说到,咦!这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这里面就有个“扫”字的。第六十二回的题目就是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又出现“扫”字了。这要是不理解老吴的真实用意的话,还真的以为是捧佛家的脚哩。老吴刻意描写唐僧长安出前誓遇塔扫塔,后来明心见性的。但是在唐朝中宗的时候,佛教楞伽宗里面也有争论,这应该是扫啊还是不扫啊,才是真叫个乱的。

在唐朝初期,佛教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基础了。但是呢,因为最早的佛经是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不是从印度直接过来的;而且从西域传过来的佛经是梵文啊,得翻译成汉语才行,但是这翻译工作是由很多人完成的,却不是一个团队的,所以这翻译过来的佛经一本跟一本说得就自相矛盾了,而且同一本佛经的不同翻译版本也是如此,就让唐朝的和尚们难以适从了。

那怎么办呢?干脆,各个不同区域的和尚们就不管了,都是抱着那么少数几本意思差不多的佛经来看。这就逐渐的形成了佛教的各种派别了,你说你的是正宗,他扯他的是真传。

那么历史上的玄奘大师呢,博学广记,从小就看得佛经特别多。自己有感于各种版本佛经的无法自圆其说,便从南到北的游历,转了一年左右,却是更糊涂了。玄奘一想,看来得去根儿上找最原始的佛经来看了,但是他也怀疑这西域的佛经恐怕也是很乱的,就心生了前去印度,释迦摩尼的扬光大之地,到那里找答案。

于是玄奘就偷渡出国,因为李世民不让去。后来玄奘用了十六七年的时间啊,终于抵达印度并带了部分佛经回国,开创了唯识派,也就是法相宗。李世民听说大师回来了,着着急急的也顾不上打仗了,在洛阳接见了玄奘。

李世民为嘛对玄奘很重视呢,不是看重佛教,是想让玄奘还俗,当个官儿,负责将西域的地理分布风土人情给介绍一下,好能顺利的开疆扩土。那玄奘肯定没答应,拒绝了好几回的邀请。等李世民死了,李治继位,继续拉拢玄奘,但是玄奘继续没给面子。后来李治也烦了,就不搭理他了,所以玄奘的法相宗后来并没有成什么气候。

等到了武则天唐中宗的时候,这娘俩都信佛哩,就四处去寻找佛家大师来朝廷给讲讲。那时候,风头最盛的是佛教楞伽宗,也就是显宗的前身,文成公主将楞伽宗给传到了吐蕃,就展成为了密宗。所以这西游记里提到的显密其实都是楞伽宗的地域分支,不过呢,在吐蕃为了能有效的和唐朝分清干系,便称呼唐朝的楞伽宗为显宗。那么唐朝的楞伽宗-显宗,代表人物很多的,开创者是印度僧人达摩。咱们主要就谈谈后来的弘忍大师、神秀大师还有慧能大师罢,弘忍大师是将显宗扬光大的。

武则天听说楞伽宗的神秀大师很不错,就由儿子中宗皇帝下诏邀请前来。

神秀大师大器晚成,很小就出家了,但在5o岁左右才被弘忍大师给受戒成为其弟子。跟孙悟空一样,先是打杂了七年,然后获得真传,是显宗的继承者祖师人物。

武则天见了当时已经95岁的神秀大师,噗通就磕在地上了,对其后来是恩宠有加,楞伽宗显赫多时,直到后来唐武宗排佛的时候,因为枪打出头鸟,给几乎灭了都。

但是佛教的运气好啊,弘忍大师还有个优秀的弟子慧能大师哩。慧能大师是神秀大师的师弟,相传也是个火头僧出身,但估计不可考啊。但在当时大家都清楚有个神秀,不知道慧能的。

还是武则天问神秀大师,你们楞伽宗还有什么知名的大师否?因为大师当时的岁数太大了,不久在六年后就圆寂了。神秀大师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师弟兼对手慧能大师。其实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对佛法的见解有些不同。

那武则天便让中宗给慧能下诏书,但是慧能大师都屡次拒绝了。那么唐室就不搭理慧能了,对于慧能的亲传弟子们也没有加以照顾什么的。

所以在唐武宗排佛的时候,慧能的传人便躲过了一劫。在唐武宗去世后,继任者又信佛了,就开始扶持慧能的后世弟子们。那慧能这一派的和尚们,就将自己正式更名为禅宗。

那为什么神秀和慧能既是师兄弟又是对手呢?两人的师傅都是弘忍大师,而两人的佛之明心见性的观点看法却不一样。

慧能大师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神秀大师则宣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就形成了后来所谓北渐南顿两个派系,但很明显老吴是借了神秀大师的说法,来为小说唐僧扫塔服务的。但是历史上的玄奘才不关心什么扫不扫塔的,他主要看佛像够大不够大。那到底哪个说法更合理些,随便吧,咱们无需讨论,还是看西游记罢。

唐僧跟悟空各持一把笤帚,先烧香拜佛祷祝,然后开了塔门。但这里有个特写,就是门上的大锁还灌了铅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吴在这个小地方也埋下了伏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