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进行到现在,还剩下135人,淘汰率接近45%。

身为一款“消灭”的比赛,列日赛名副其实。

无穷无尽的上坡骑行,只为榨干每一位参赛人员的体力;凹凸起伏的路面,即使减震性能最好的一流高手,也会被抖得怀疑人生,抖得大脑幻视幻听,抖得小脑情不自禁。

“消灭”的比赛,只为证明一件事:在坐的各位都是辣鸡,没有之一。

官方只标注10个爬坡点,其实隐藏爬坡点不计其数。弱鸡一点的骑手,会随着比赛的进行而逐步被甩掉;中等级别的骑手,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咬牙跑完200公里就很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了;而对于一流骑手,进入最后40公里,真正的对决这才开始。

多名骑手发起攻击,移动之星的悍将们隐忍不发,除了忌惮扬·克拉斯,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场面有点失控了。

赛事艰苦惨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巴拉韦德、阿罗约等叫苦不迭,车队经理冈田健更是深受其害,无法调控人手实施战术。人员又累又乏,路线又长又烂,车队很难维持对比赛的控场。进入最后40公里以后,移动之星车队妄想一家独大的难度,继续加大。

古典赛不同于大环赛,对手的搅局、超长的路途、比赛路线的复杂多变、对夺冠无欲无求纯属练兵、提前找状态……各种困难,各种挑衅,各种叫板,这些三大环赛上很少遇到的困难,在最后一站的列日古典赛上全齐了。

追还是不追,这是一个问题。

最后40公里,却拥有全程10个爬坡点的一半:5个。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何时进攻何时防守,基本靠骑手自己的判断。自己进攻?跟着其他人一起发动进攻?追一个还是追两个?还是冷眼旁观保存仅不多的体力?

套路,左右比赛进程的东西,却左右不了本次比赛。今年的列日赛增加了新的爬坡点,在理论上打破比赛固有的套路,使得比赛朝更不确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三年前的巴黎-鲁贝古典赛,为提高收视率,组委会设了新终点。一番血腥乱斗之后,巴拉韦德最终突围获胜。接下来的几年,大家都知道了,比赛基本就是比最后一个爬坡点;于是,各队纷纷制定一整套围绕这个爬坡点的战术。谁知今年坑爹的组委会又换了一个坑爹的新终点,让原来的套路一举作废。

拉尼奥街的石头路,今年列日赛的新终点,它的横空出世,足以使比赛的不可预知性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实事求是的说,拉尼奥石头路其实不是最难的爬坡点,但组委会有种把它放在终点前2.5公里,就有种制造出更加混乱的比赛结果。

如果运气不错,坑坑洼洼的石头路,应该是穷二代骑手们创造奇迹的绝佳战场。

在这一路段,那些靠进攻起家的阿登型骑手,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复杂的线路设计,让进攻方案多得不要不要的。

可以选择从隼石山开始进攻,可以选择在圣尼古拉斯山发难,也可以选择从石头路逆袭。只要愿意,甚至可以选择在隼石山下坡路段进攻。会心一击、连续暴击、物理攻击、魔法咒语……进攻的方式多了很多,防守的余地和空间就会被无限压缩,群雄趁乱打闷棍、利用狼群战术轮番冲击巴拉韦德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58"77!攀爬隼石山之前,华冲锋和亚历山德罗·德玛尔基的领先优势跌破6000点……不,跌破一分钟大关,两人感觉裤子都快要输掉了。

又是风又是雨又是雪,两只兔子的雨衣上、车架上,沾满了雪瓣和水珠,加重他们的骑行难度。而平均坡度为10.8%的隼石山,又像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考验着两人的决心。

经过短暂的平地路段缓冲,华冲锋的体力再次得到一点点补充,爬坡后的500米范围内,码表上的数字恢复到36左右。德玛尔基的情况似乎更好,登坡后,一直采用跟随战术的他突然发力,噔噔噔几下就把华冲锋落在后面,而且越拉越远,大有提前发动进攻之势。

华冲锋苦笑着目送德玛尔基远去,一点儿想法也没有。星神老儿的一巴掌,换来一项爬坡技能,所以他才可能坚持现在。如果没有开启这项技能,他现在一定退赛或者推赛——推着自行车在比赛。

但德玛尔基的强力表现并没有坚持多久,仅仅一分钟后,他摇车的节奏突然秒变归零。身子一偏,哐当一声,人和车同时摔在地上,一动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