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事,杨陈氏总是低头躲着杨宁,杨宁没有心情去解释,家具的生产、新来流民的住房、粮食、木料、教授孩子们、等等,杨宁还是忙的脚不沾地。

杨宁的儿子满月的时候杨宁办了一场宴席,给儿子取名杨安泰,杨宁希望儿子的将来平安健康。杨平逗弄着孩子;“来,叫一声爷爷!”。

杨宁开心的:“他才刚满月,还不会话来!怎么叫爷爷啊?”。

杨平则开心的笑着:“有孙了!有后了!……”。

将家具的生产和送货交给村里的老户,村长和杨平把个总,杨宁决定去江宁一趟。杨宁觉得或许能够在江宁找到一些回原世的线索。杨宁原世虽然看过《红楼梦》的但是并没有记下多少,很多东西记得稀里糊涂、似是而非,或者是模模糊糊;但是如果想回原世的话线索肯定不在贾府诸人而应该是在那个破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的身上。想找到那一僧一道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如何总要抱着一丝希望、去江宁看看。

把所有存下来的钱带在身上,大约总共三千余两的银票和碎银子,杨宁带着杨铁柱开始向江宁赶去。

乾平十七年春,杨宁赶到了江宁城下。望着高大的城墙静静的站立在江宁城门外,杨宁在心里默念:“江宁、我来了!江宁、我看到你了……!”。这个原世六朝、今世不知几朝的古都庞大恢宏大气的矗立在杨宁面前的时候杨宁明显的有些悸动,于是杨宁大步的向城内走去。

东贵西贱、南商北军,但是江宁的布局却有别于一般的城市,却是东贵南贱、北商西军,富贵大户人家住在东坊,贫贱人家住在南坊,军队驻扎在西方偏北靠江处,而北坊和中坊却是大量的商业区域。贾家明显不住在江宁,杨宁只打听到贾家的一处老宅,在江宁城的东坊,院门紧闭没有什么人走动;相反打听到的薛家宅院却是很大,依山傍水;远远的就能看到薛宅内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一个锦衣的子带着几个厮风风火火的从角门里向外赶。杨宁怀疑那个略显肥胖大约七八来岁的子就是薛蟠;但是想想泗州城薛家铺子薛城去年过薛蟠只有三岁、那么现在看到的那个孩子应当不是薛蟠。周围人少、杨宁不便去近处查看,只好在远处远远的看了一会就离开了。

杨宁记得贾雨村做过应天府,于是向人打探,得知以前的确有过一任应天知府姓贾、具体名字不详,在职三年后调走了。杨宁估计那任贾姓知府应该不是贾雨村,他记得贾雨村第一次做官是被革职的,又或者那贾雨村现在是在“游历江湖”还是在教授林黛玉。但是结合薛蟠的年龄来看、估计贾雨村应当是在哪个地方第一次做官呢,只是不知那林黛玉几岁了。

杨宁很想去问问那薛宝钗是否见到了那给她配‘冷香丸’的一僧一道,但是又想到薛蟠刚到四岁、薛父是前年末亡的、那么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应当也就三岁的样子,肯定还没有见到那一僧一道。再权贵与百姓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男女束手不亲的男女大妨,如果跑到薛宅里问薛宝钗的话估计自己连大门都进不了就会被打个半死。思来想去,只有自己成了权贵方有机会了解到贾、薛二府的具体消息,才有可能探知一破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的消息。

而如何成为权贵似乎只有两条路子;一是捐官贿买,但是捐官贿赂买功名只能买到秀才的功名,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举人的功名,除非替考加作弊加贿赂考官的心运作、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那肯定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关系;另外一条路子是成为豪商,那样才能结交权贵;操作玻璃似乎是一条致富的路子,但没有一两年的功夫很难研究出理想的配方,即使成功了也要心的防备各路的豺狼。

杨宁很纠结。算了吧,走一步看一步,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的事,早晚会有机会见到那一僧一道的;记得书里面马道婆诅咒贾宝玉的时候那一僧一道曾出现过,那当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应当还有机会。于是杨宁离开了东坊去了中坊。

江宁城的中坊是居民和商业区,行人如织、店铺此起披伏、商品玲琅满目。木器行的商铺里还能看到杨村打制的家具,打开衣柜的门还能看到里面有杨村的标识,但是衣柜外面已经加上了薛家标识。家具卖的很贵,顾客不是很多,但总是有人在买的。绸缎、棉布以及成衣独占了两三条街,细棉布比绸缎还贵,但是量相对较少,粗棉布较多但是料子有些硬;没有店家卖麻布、那是穷人的商品。杨宁总是怀疑江宁城有那么多的富人吗?但是看看满街的行人就不得不感慨江宁的有钱人还是挺多的了。

夜晚的杨宁去了秦淮河。秦淮河上花船一艘连着一艘、花灯满河;远处的灯火连到天边,让人分不清是灯火还是星星。

杨宁上了一艘不大不的花船,铁柱不愿进仓,只能站在船舷上看风景。花姐年龄都很而且都很瘦弱,只会劝酒**,不会歌舞,偶尔唱个曲也很普通,咿呀咿呀的让人心烦;但是她们的信息量很广,居然知道淮扬的巡盐御史叫林涣、表字如海,人称林如海,是个痴情种子只守着一个贾夫人,但也有花姐到林如海是个假道貌、曾宠过几个姬妾的、还曾生过一个庶子去年底三岁就死了。杨宁询问她们可曾听过一个贾雨村的知府,众人皆言没有,倒是有个姑苏来的花姐去年秋姑苏出过一个叫贾化的知府,但是只任了三个月就被革职了;杨宁不知贾化即是贾雨村,在掏干了花姐们所知道的各种社会信息后也没有做作,选了两个中意的花姐**了一番。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杨宁已经花去了六十多两银子,铁柱倒是在船舱外睡了一夜,身上带着露水。

接下来的日子杨宁花了十多天到各个坊市街道的店铺游览问访,最贵的商品是各种字画金石、皮货药材,最便宜的是各种日用的物件、糖食心等等;至于杨宁重关注的琉璃器具价格很高,一个的杂色琉璃杯子都要六十多两,至于那些纯色的琉璃玩物是要数百两银子的。

字画店铺里杨宁见到了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仿品字画,通过问询碎嘴的过路书生杨宁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历史;原来明末“复社”联合内阁以“清君侧”为名政变后、五军都督府都督庐州英县人‘金享’、持神机营、联三千营而挟持五军营共同镇压了政变,旋即建立了大英朝,而大英太祖‘金享’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血腥的镇压了“复社”;大英太祖金享镇压复社倒是很快,但是镇压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却花了近四十九年的时间,直至金享的第六子大宗金錆的“祥合十九年”收复了红夷占领的台湾后国内才算全部稳定下来;四王八公就是在长期的平叛中诞生的;至于东北地区由于明朝廷时期大量迁移流民实边导致了长期的混战、而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半汉半夷诸族混斗的渤海国;而明廷末代没有“崇祯帝”而是有一个“崇安帝”,复社政变杀的就是“崇安帝”;乾平十七年已经距大英建朝八十一年了。

杨宁终于弄清了所在世界的大致时间,大概相当于原世的康熙时期吧?

通过人牙子花了六十两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一个精湛的窑匠和一个烧瓷釉的釉匠;杨宁带他们去了**县,因为杨宁听那里有烧窑和烧瓷的工坊。

买下了百十亩田,招来十几户佃农;建了个瓷窑,杨宁和两个窑匠烧了一窑又一窑的废窑,配方是改了又改,拚弃了釉匠秘方中的十几样乱七八糟的添加物,只用硅砂、烧碱、石灰石、硝石等几样变换着比例和配方不断的尝试烧制。

夏收快要到了,杨宁暂时走不开,于是铁柱就先回去了,铁柱刚走后两天窑匠欣喜的过来汇报:“东家,成了!成了!烧出来了!”。

历时三个多月,终于烧制出了纯色的玻璃,这时杨宁才发现、原来大英朝廷有自己的琉璃官坊,只是产量有限但质量却很高的、出产各种花色琉璃,应当是受到了朝廷的严格控制的。现在杨宁自己烧出了纯色的玻璃却也成了鸡肋,自用或少量出售尚可,但是大量出售可能会招来官方的打压和吞并;但不管怎么、烧出了纯色玻璃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记下配方和烧制工艺,厚赏了两个工匠,每人给了五十两银子,让他们停了窑歇两个月。五十两银子足够买上四亩上好水田、或者风风光光的娶房老婆了;两人急忙向杨宁跪倒叩首、直呼“东家仁义”。

通过江宁的人牙子买了两个二十来岁仆人,一个叫陈东,一个叫吴怀远,杨宁决定回杨村好好看看儿子,正好夏收也还能赶上大半。人生得意须尽欢;锦衣华服,两个仆人挑着货物,三个人愉快的上路了。杨宁有些想念几个月大的儿子了、尽管他仍然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归属感。

没有经过泗州县城,杨宁从**过滁县、准备经吴桥集直接回家。

天色刚黑的时候到了吴桥集,集上家家闭户引发了杨宁的奇怪;杨宁敲响了岳父文青山的家门,敲了很久文青山才开了一条门缝,看到是杨宁文青山迅速把他拉到了家里然后关上门。

“集上过官兵!杨村已被剿了,岳父(杨启信)和杨平的头被他们挂在马上,官兵污他们是山匪!杨村没了啊——!”,文青山和文杨氏抱着头低声的哭。

杨宁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