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日天忧心忡忡地向孙一汇报了草原上可能有大战的情报。孙一皱着眉头问道:“打仗不都是要保密吗?怎么可能仗还没开始,就先传得风言风语了?”

杨日天回答:“草原上见仗不同中原。草原上地广人稀,通知部族、邀请帮手就要费不少时日,长途奔袭还要先把马养好膘,往往都是提前几个月就散出去聚拢人马的地方和出兵的日期,根本不可能保密。”

孙一没想到草原上打仗,居然跟流氓约架是一个路子。

不过既然牵扯到爱新金国,孙一不防做做弊。

孙一掏出手机,想查查在崇祯五年,满清在草原上有没有动作。

结果,这一年,满清不仅在草原有动作,而且还是大动作!

这一年“皇太极二征察哈尔”!

按照正史资料:

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初一,皇太极率军离沈阳,西征林丹汗,适值辽河水涨,人马浮水而过,两昼夜始渡完。沿途蒙古各部贝勒纷纷率兵从征谕旨前来相会,来会者有喀喇沁、土默特、喀喇车里克、伊苏忒、扎鲁特、敖汉、奈曼、阿禄、巴林、科尔沁等部及北边蒙古诸部等数十位贝勒,均献酒献马,汗设大宴相待。

四月十六日,金汗召集各贝勒,嘉奖踊跃遵命之贝勒,训斥怠缓之人。布啦布啦布啦布啦布啦布啦布啦布啦。各贝勒皆叩首受命。

皇太极下令,日夜兼程,直取林丹汗住地,一举荡平察哈尔。

四月二十二日,大军过兴安岭,行军已达一千三百多里(从沈阳算起)。但是,连一个察哈尔人也未看到。原来镶黄旗的两名旧蒙古人,于十八日夜间潜盗良马六匹,飞奔察哈尔,通知金兵大举来攻。“林丹汗闻之大惧,遍谕部众,弃本土而奔,遣入归化城,驱富民及牲畜尽渡黄河。察哈尔国人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

皇太极知悉此情,谕领兵诸贝勒大臣:“察哈尔知我整旅而来,必不敢交锋,追愈急,则彼遁愈远,我军马疲粮竭,不如且赴归化城暂住”。于是大军向归化城前进。

五月二十三日,分兵两翼,左翼以贝勒阿济格为帅,率科尔沁、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禄等部兵一万,往掠大同、宣府边外一带察哈尔部民;右翼命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贝勒领兵二万,往掠归化城黄河一带部民;汗与贝勒代善、贝勒莽古尔泰统大军继进。

二十七日获悉,林丹汗闻金兵入境,惊慌失措,“尽携部民、牲畜、财物,渡黄河以遁,所遗止穷民耳”。这一天,大军行驰七百里,西至黄河木纳汉山,东至宣府,自归化城南及明国边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俘之,归附者,编为户口”。

皇太极认为此战目的基本达到,遂统军东返,于七月二十四日回到沈阳。此行往返万余里,历时三个月零二十六天。

林丹汗率部迁往青海,“臣民素苦其暴虐,抗违不行”,原有三十余万部众,途中逃散者十之七八。两年后,无处安身的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余部纷纷回归,投顺于金汗。

就是说,今年夏天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仗!指挥这场战役的居然还是大名鼎鼎的皇太极!

当然不管是皇太极还是林丹汗,以铁木营现在的实力,碰上谁都是白给。

好命苦啊。脚跟还没站稳,就碰上草原大战。

孙一的第一反应就是躲在狼山川里不出去,千万别让人发现了。

仔细研读,发现史料记载的是“五月二十七日,大军行驰七百里,西至黄河木纳汉山。”木纳汉山就是后世的阴山西山嘴,铁木营叫做青山嘴的地方。孙一心下大喜,这么说皇太极没进入狼山川!

孙一又马上觉得不对,“大军一日行驰七百里”,这是历史,不是演义,打仗哪有一天赶路七百里的?

再回头阅读一遍“史料”,孙一疑窦重生!

这一仗,怎么好像皇太极根本就没打?就是在行军?